智慧农水解决方案

方案概述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为智慧水务、智慧农业、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智慧灌区、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监控与调度等业务提供全方位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助力供水精细化管理、农业高效生产和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

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01、高效节水灌溉

通过智能灌溉测控终端和智能灌溉APP,实时监控区域用水总量、用电总量,分析水资源利用状况,辅助制定节水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平台支持多级用户管理模式,满足省、市、县、乡、村用水户多级业务管理需求;在水电双控功能基础上,实现了APP远程控制功能,可远程进行开关泵操作;可统一部署在云平台,各级部门分配账号,也可部署在客户机房服务器上,自行维护。

02、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聚焦重点区域,统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建设内容,加强建设管理,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利用物联网、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打造智能灌溉测控终端+软件平 台+多媒体自助终端+智能灌溉APP的全方位灌溉控制系统。通过水权分配到户、用水用电计量收费、用水补贴 、节水奖励 、水权交易等方法,提高农民节水意识,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03、农田地理信息

农田地理信息系统采用物联网、卫星定位、GIS、大数据、视频等技术,通过对土壤墒情、病虫害、苗情、气象环境、空间地理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以及制定农田的种植计划,可方便、直观的展示农田的空间分布、基础信息、种植结构以及设备的空间分布、实时监测数据等,从而实现对农田的智能感知和智能预警,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助力。

04、高标准农田遥控监管

高标准农田遥感监管系统采用卫星遥感、GIS等技术,根据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特点,通过对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分析,来对监测目标进行智能识别和参数(墒情、长势)估算,客观地展示目标区域内的作物分布、苗情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发生概率、气象环境等,结合极端天气预警、天气预报等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05、农田植保检测系统

农业植保监测系统利用多种物联网设备完成农业“四情”信息的自动采集、处理和实时分析、预警,能够实时掌握田间的生长环境、作物长势、病虫害等情况,结合预警规则进行及时、有效的灾害预警和病虫害防治,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06、农业气象环境预警系统

农业气象环境预警系统借助于传感器来完成农业生产环境的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雨量、太阳辐射、土壤温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等要素的自动采集,并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来展示气象环境的变化曲线,结合天气预报、极端天气预警以及设置的预警规则进行气象预警,为农业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07、农产品溯源

农产品溯源系统综合运用了多种网络技术、条码识别、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以农产品流通提供溯源依据和手段为目标,以农产品流通全过程为立足点,综合分析各类流通农产品的特点,建立从生产、加工、运输、批发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管理和回溯体系,从而实现最小流通单元产品质量信息的准确跟踪与查询,有助于质量控制和在必要时召回产品,提升品牌价值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08、可视化农业监控

可视化农业监控系统采用音视频、互联网、GIS等技术,通过光纤或无线局域网等方式,可实时查看设备的空间分布、基础信息及运行状态,并不断地将农田现场的视频、图片、音频数据汇聚到监控中心,同时支持远程下发控制指令,以获取不同角度、不同效果的图像信息,从而提高生产管理和安全种植水平。

09、用水效率监测系统

用水效率监测系统采用物联网、互联网、GIS等技术,实时掌握灌溉区内设备的空间分布、基础信息、运行情况以及实时监测数据,通过灌溉区的土壤含水量、耗水率、水分生产率、土壤容重比等数据与用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不同维度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引导管理者制定合适的灌溉方案。

10、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将互联网、物联网、5S、音视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通过物联网设备、遥感影像等实现天、空、地立体感知,结合水、肥、人、事、物的管理和智能预警、智能联动规则引擎,打造一套实用可行、智能高效、具备一定前瞻性和技术高度的农业生产工具,助力规划化种植的中大型农业企业、农业示范区、农业合作社和个人实现精准化管理、系统化运营、智能化决策。

11、智慧大棚控制系统

智慧大棚控制系统可以监测和调节棚内的生长环境因子,以适应不同植物生长繁育的需要,按照预设参数,精确的测量温室的气候、土壤参数等,并利用手动、自动两种方式启动或关闭不同的执行结构,自动调控温室内环境,达到适宜植物生长的范围,为植物生长提供最佳环境。

智慧税务解决方案

01、生产调度系统

生产调度系统整合水厂、供水管网、供水站或加压泵站等重要供水单元,有效存储实时数据并高效率的展示,在此基础上辅以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管网水力模型、调度预案模块和调度指令日志管理,帮助管理人员在多重信息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辅助调度。水厂从进水量调节到加药环节的自动配药、投加、观察混凝效果,从次氯酸钠消毒制剂自动投加、监测安全运行到废水、污泥的处理,从变电所电气设备状况的监测、远程操作、综合保护到送水泵站的远程操控、出厂流量压力的监测均可自动采集上传实时运行数据,并可依托供水生产模型实现水量的精准调度。调度系统中对管网流量、压力、水质的监测确保管网供水安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协调维修力量及时开展维修。

02、管网GIS

基于路网、水系、行政区划等公用地理信息,整合水厂、管网、供水站的基础数据信息及设计图和竣工资料,以统一的地理定位,实现对管网的动态化、可视化、信息化管理,全面展示管网布局,实现管网管理的全系统操作,提高供水管网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同时利用先进的水利信息化技术提供管网智能分析,辅助管理者以决策分析。

03、DMA

DMA(District Metering Area),即独立计量区域,是一种控制城市供水系统水量漏失的方法,将供配水系统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子系统,通常采取关闭阀门或安装流量计,形成虚拟或实际独立区域,通过对进入或流出每个分区的水量进行计量,并对流量进行分析来定量泄漏水平。基于 DMA分区理念,科学规划DMA分区方案和分区管理方案,通过对每个分区进行流量计、压力计和水质检测等设备的合理布点,实现区域漏损分析和产销差分析,以数据为依据对管网发生的事故做到快速反应、合理决策,决定漏损控制和监测方向,以利于迅速向漏损控制终极目标逼近,快速定位、快速检修,及时控制漏损、降低损失,最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04、巡检运维

巡检运维系统,基于 GIS平台和工作流管理平台,构建了维护计划的执行与控制、维修计划的分析与报告系统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现场人员管理、工单统计分析等功能,保障管网的正常运行。同时,定期进行资产设备巡视,及时发现管网漏水、设施故障、用水异常等问题。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使问题得到了及时、迅速的解决,达到了减少水量漏损、降低故障率、减少用户投诉、规范用水等目的。

05、水力模型

水力模型系统结合管网GIS地理信息系统的静态信息与SCADA系统的动态信息,并结合供用水量的预报、估算与分配,按照水力学理论对水司供水系统进行水利建模与模拟计算,在线实时跟踪供水系统的水力运行状态,实时计算出所有管道的流量、压降、流速和水厂、用户节点的压力以及水质等重要数据信息,为供水系统的科学调度与管理提供依据。

06、泵站远程监控

泵站监控系统对泵站进行集中管理,实时监测水泵运行状态、水质、液位、进出水压力流量等,展示泵站工艺流程的画面、数据、运行状态,当出现异常情况时通过PLC远程控制,结合视频监控查看现场情况,实现泵站的无人值守,提高供水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

07、智慧水厂

目前,供水企业的水厂生产运营管理已经完成了从以 PLC为主的分散式自动控制系统向以 DCS+ IMS为核心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转换。智能水厂系统,是从整个水厂的运行管理的视角出发,通过 BIM技术,将水厂的水处理过程,实时的显示各个过程的关键数据和细节,提供多种多样的数据接口、管理模块,满足各地管理差异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负责水厂的设备、制造、维护等方面的问题。该系统充分考虑了实际运行、节能和内部管理等实际需要。通过对水厂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测,在出现异常时,可以迅速做出预警和应变,保证水厂的供水能力,提高水厂的供水安全和运行能力。

08、管网监测

管网监测系统基于管网 GIS和 SCADA监测数据,通过“GIS一张图”实时监测原水、水厂、管网、供水站等主要供水单位的水压、水量、水质状况,并通过一张图实时监测、分级管理,并支持远程实时监测、变化趋势分析,并与水量预测模型、水质预测模型相结合,模拟管网漏损早预警、早处理,降低管网事故风险,提高异常处理效率,保证持续供水,保障供安全。

09、设备管理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的应用反映企业设备的库存及设备运行状态,将采集的数据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从管理者的决策环境、企业管理综合指标的角度展示数据 ,使设备全息感知,从感知中挖掘规律,按规律协同管理,在现代管理中提升效益,最终实现人尽其责、设备尽其所能。

10、抄表系统

系统可定时或手动对多个小区用水情况集合抄收,支持抄表人员通过移动APP对普通水表进行抄收,提高抄表的准确性、安全性、快捷性,造福民生,提升供水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平台通过采用一体化的方式对用户用水信息进行采集和管理:支持各类通信方式的接入和通道的扩展,全面覆盖采集对象;提供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的终端管理及运行质量监测,提高终端竞争公平性;采用分级配置的任务管理方式,降低任务管理难度;采用一体化数据存储模型,构建一体化数据中心,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同时平台在共享服务平台的支持下可将数据无缝对接到营收系统。

11、营收系统

营收系统是一套集自来水用户管理、抄表数据同步、营业收费、财务管理、人事考勤、语音系统、短信平台、互联网应用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汇总营销、用户、抄表数据同步、表务、热线服务等信息,实现营收业务的宏观展示、全局分析,系统对所有数据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记录、比较、分析,对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帮助管理者全面把控营销情况,加强营销管理力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产销差。

12、移动端应用

移动端APP是将智慧水务系统监测和生产数据等展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上,整合水务生产运行业务全领域移动APP,提供给领导和具体使用人员远程查看管网生产数据(KPI、地图、实时监测、总览)、重要通告、报警信息、审批和设备巡检养护等的信息,实时掌握生产运行关键数据、管网及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设备及异常事件的跟踪、处理及移动办公等功能。

微信公众号平台在用户群里中受众广,数据安全性高,通过微信平台作为企业应用的入口,避免了繁琐的APP安装及版本更新等工作,同时企业的应用存放于企业自身环境下,保障了数据安全。通过公众号的菜单展示及交互能力,可以快速的建立自来水对用户宣传及服务功能。而通过企业号实现的内部员工门户,可以接入所有希望在移动端实现的企业功能,将服务号和企业号通过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进行串联,从而实现打造24小时移动营业厅的功能。

智慧水利解决方案

01、智慧灌区

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作为现代化改造的目标,把国家粮食安全和节水放在首位;以完善灌区工程设施体系和管理体系作为现代化改造的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智慧灌区建设作为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手段;以提升灌溉排水保证率作为现代化改造的重点,主要包括确保供水保障程度、满足适时适量的灌溉及高附加作物的需水要求,坚持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全面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尽快补齐工程和制度“短板”,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依托现代化物联网技术、3S技术、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软件应用技术,建立完善的立体感知体系、支撑保障体系、智能应用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灌区的智能化监测预警和自动化控制,提高灌区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02、地下水监测

2020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将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监管,把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要求落实到黄河流域水资源监管过程中;要求健全水资源监测体系,以黄河干支流重要断面、重点取退水口、地下水水位作为主要监测对象,分析监测需求,优化监测站网和设施布局,提升动态监测能力,尽快实现流域内重要断面、规模以上地表取退水口和地下水取水全覆盖。

建立地下水监测井网,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网络和硬件设施,形成一个集地下水信息采集、传输、接收与处理、趋势预报和预警发布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对监测区域内地下水水位、水质的有效监测。为各部门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地下水动态信息,为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提供信息服务,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支撑。

03、水资源税

以水资源使用监测为基础,构建以取水、用水信息管理、业务应用、决策支持为核心的水资源税管理平台,建设节水型社会、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促进水资源有效利用、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税系统总体建设目标是: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省级水资源税信息管理平台”,能够为全省的水利部门、国税部门和取用水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以取用水户信息、取水许可证信息、水源信息、税源信息为基础,以取用水户水量主动申报、水利部门水量核定、水量核定书税务共享、税收结果水利共享、用水计划在线申报审批等为核心业务,方便各方使用。

04、水环境监测

水环境监测系统基于各类监测设备,对区域内水资源的水质、水量和水位等进行监测,采集监测信息,进行数据传输,通讯,对采集信息进行数据整编,并实现异常状况的预警报警,通过服务端平台实时展示。水环境监测系统反映水环境的质量现况,预测水环境污染发展趋势,为水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并为治理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天地一体化采集和集成多源社会监督数据,提升水环境监测能力。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水环境数据的关联分析,实现对流域重要水功能区、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重要饮用水源地等监测信息评估,增强水环境趋势分析和预警能力,支撑水环境精细化分析和监管。

05、河湖长制

我国已在2018年6月底全面建立河长制,河长制建立之后,2018年底湖长制全面建立。这意味着河湖管护进入新阶段,“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健康河湖正变成现实。此外,水利部出台实施意见,明确“治乱”“治病”“治根”路线图,聚焦“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

以河长制管理模式为核心,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以信息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工作机制为保障建设河长制智慧平台,实现河长制智慧数据公开,河长智慧办公,河长智慧监督,针对河道分段分区域监管。为河长、河长办、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差异化、精确化的服务,实现河湖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和智慧化。

06、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

2020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局部强降雨、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预测预报水平,预警信息发布要到村到户到人。要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把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内涝治理、加强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等纳入“十四五”规划统筹考虑。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逐步建立并完善符合农村基层实际的雨情、水情、汛情预报预警体系和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防汛抢险救灾预警能力,推进农村基层防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07、山洪灾害监测预警

在易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区域建立以监测、通信、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性措施为主并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减少群死群伤事件和财产损失。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集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和预警等多功能于一体,及时准确地上传下达预警信息,从而使可能受灾区域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08、水库大坝监测平台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平台通过对水库和大坝的雨水情、渗流、渗压、变形、应力等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全面掌握水库大坝的运行情况,并可远程控制闸门开关、视频监控现场实况,实现水库防汛和大坝安全监测和预警,为水库安全鉴定、水库除险加固方案制定和防汛指挥调度提供数据支撑、业务保障、决策支持,通过有关平台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水库责任人,实现对水库的全流程、一体化安全预测预警。